吳敬梓(1701年~1754年),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,安徽全椒人。字敏軒,號粒民,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稱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稱“秦淮寓客”。(現存吳敬梓手寫《蘭亭敘》中蓋有印章:“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”),吳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,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,享年五十四歲(一生54年,在全椒23年,在贛榆10年,在南京21年)。幼即穎異,善記誦。稍長,補官學弟子員。尤精《文選》,賦援筆立成。不善治生,性豪邁,不數年,舊產揮霍俱盡,時或至于絕糧。雍正十三年(公元一七三五年),巡撫趙國轔舉以應“博學鴻詞”,不赴(參加了學院,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,因病未延試。移家金陵,為文壇盟主。又集同志建先賢祠于雨花山麓,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。資不足,售所居屋以成之,家因益貧。晚年,自號文木老人,客揚州,尤落拓縱酒。后卒于客中。
吳敬梓名人名言:
英雄出少年。
清官難斷家務事。
三年清知府,十萬雪花銀。
文章是代圣人立言,有個一定規矩,比不得那些雜覽,可以隨手亂做。所以一篇文章,不但看出這個人的富貴福澤,并可以看出國運的盛衰。
以仁義服人,何人不服。
公而忘私,國而忘家。
天上神仙府,人間宰相家。
瞞天討價,就地還錢。
老鼠尾巴上害癤子,出膿也不多。
夫妻無隔宿之仇。
癩蛤蟆想吃天鵝肉。
與其出一個斫消元氣的進士,不如出一個培養陰鷙的通儒。
見義不為,是為無勇。
好男不吃分家飯,好女不穿嫁時衣。
功名富貴無憑據,費盡心情,總把流光誤。濁酒三杯沈醉去,水流花謝知何處?
讀書好,耕田好,學習便好;創業難,守城難,知難不難。